這個基隆獨有的豬肝腸,是我一輩子吃香腸最奇特的經驗,吃的方法錯了,100分的香腸只剩60分。

我是一個不折不扣的香腸控。
別人去德國,總埋怨德國食物來來去去就是香腸、豬腳跟馬鈴薯,很無趣。而我卻可以在柏林連續7天21餐都吃香腸還不膩(怎會膩?)
只要看到香腸類我都不會放過嚐鮮的機會。
但這個基隆豬肝腸,竟與我糾纏了二十幾年,我才”懂”得欣賞!
第一次吃(20年前):口感好乾,不喜歡。
第二~五次吃(10年前):還是一樣的冷冷乾乾的口感,拜拜食物,吃一口就算。
第六次(2年前): 冬天的某一天老公又從基隆老家帶回豬肝腸,他在烤箱加熱,皮烤得微微焦,
哇哇哇,這是那一家的豬肝腸,那麼的好吃!!!跟以前完全不同!

老公說,吃了幾十年都是同一家。
特別為了豬肝腸跑回去基隆的孝三路。奇貌不揚的路邊攤子。

攤子除招牌豬肝腸外,還有紅燒肉跟滷味,選幾樣回家擺盤便可變出一個前菜拼盤,宴客時蠻有特色的。
一包包的豬肝腸醬汁調味很獨特,每份送一包醬汁,想多要就要自費了。

豬肝腸裡是塊狀的豬肝及豬腿肉,跟德國香腸及我們一般認知的將豬肉絞至糜爛去灌的香腸大不同。外皮的腸衣烤起來是焦脆的,像台式香腸。
提到肝腸,自然想起港式的肝腸。原來基隆豬肝腸的確是從香港師傅學來的,並加以改良。香港的肝腸(香港叫膶腸)用料是一定比例的肥與瘦豬肉與肝臟混合灌進腸衣,從前用用豬肝,現代大多用鴨肝。
我其實沒有很愛港式肝腸,口感粉粉,油也挺多的;只有做成臘味煲仔飯,讓飯粒吸滿油香,才會引起我的興趣。單吃的話,吃1-2片便覺得膩了。
但,基隆的豬肝腸是讓我單吃就停不下來的!發明的師傅把港式肝腸跟台灣香腸的優點結合,每一個進化的點子都切中了台灣人口味。

- 如台灣人愛瘦肉不愛肥肉。所以豬肝腸裡的瘦肉比例比港式肝腸較高。
- 基隆人喜歡爽脆的口感,所以改用扎實的肉塊而非絞肉。
- 台灣人喜歡香腸烤的恰恰,照片中的豬肝腸皮有夠薄,烤至焦脆時咬下去的脆感真是一絕!與臘腸風乾大不同。
- 還有,港式臘腸及肝腸的調味繁複,對愛吃小吃的台灣人味道過濃。基隆的豬肝腸切開後看到的豬肉及豬肝顏色還是蠻天然的,味道清爽。香氣主要來自烤過的腸衣。
- 特調醬汁:除了吃原味,附送的醬料老闆娘非常自豪,秘制的成份我也吃不出來啦,但裡面的辣椒非常有勁的,沾上醬汁後的豬肝腸絕對會讓人搶著吃!
基隆還有另一家豬肝腸,在仁愛市場1F的鹹湯圓店有賣,這家的豬肝腸並不是烤的,風味不同。
孝三路的老闆娘很妙,買的時候總愛問幾個人吃,什麼時候吃?她會勸說不要多買,因為豬肝腸沒有添加防腐劑,所以怕放久會壞,尤其夏季。為免她嚕囌,我總是多報幾個人的份量,買回家冰在冷藏,吃個三天也ok。
如果大家當成一般小吃,買了現場馬上吃,很有可能覺得JJ騙了大家白跑一趟。
記住,一定要烤箱或氣炸鍋重新加熱,就會好吃到飛上天,暗暗唸干嘛聽老闆娘的話買那麼少!
●地址:基隆市仁愛區孝三路65巷7號
●電話:02 2428 3630
發佈留言